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futureplastgroup.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国竞彩网 - 体育 shouye

在台湾比较蒋介石和毛泽东



在台北城中心的星级酒店写下这些文字,从深夜的床上3点写到5点的大堂,一气呵成,以免自己忘了。

在我的劝说下,家中俩位女士同意出地铁参观台北中心位置的蒋中正纪念堂和自由广场。家中美国出生的家伙在进去后仍然不感兴趣,开始示意自己坐休息处等我们。在我参观完后的极力动员下,她才肯跟我快速走了一点展览厅的历史,这家伙似乎只认识合影中的罗斯福。

这是蒋家人的光荣,岳父的同姓先辈,他们都来自江浙,同源的可能性在那里。吴家里的科学与艺术人才辈出,但是政治人物出了个吴三桂。

这里几乎是中西建筑艺术的经典课堂,我的清华建筑系毕业的学生家长可以用这些照片教学生中西建筑史。有点需要说明的是,与有些人的认知不同,自由广场除了中国建筑风格,它的罗马拱门也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

这代表着蒋介石的品味:尊重历史,开拓未来。他是位在中国历史表面上的失败人物,但是他却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蒋中正来自中国的文化名地,与北大图书管理员的湖南穷乡僻壤无法比。前者写比较规矩但是缺风采的正楷,后者则是写无人能识的狂草。受到他的诗是别人写的启发,书法家们应该去找北大管理员草书里的错字。

蒋介石永远站立得像个军人,他与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的合影都充满尊严。北大管理员则充满阴柔的笑容,周围的女人们也没有诱发他的雄性基因的表达,武汉游泳露出丰乳的形象。

北大管理员在将军面前当诗人,对文人则实施残酷镇压,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像他那般杀死自己国家的精英,希特勒都珍惜海森伯格等留在德国的杰出科学家。

蒋中正纪念堂比北大管理员的遗体存放处要宏伟等多,高达4层,门外的自由广场严格釆纳了法国凡尔赛后花园的设计方案。两侧翼则是忠实的中华古典建筑之传统,那里是国家音乐厅等建筑。

我好奇问了中正纪念堂的管理人员,蒋介石的遗体是否在此?开始一位家伙说自己不知道,再问更资深的馆员才被告之在桃园墓地,因为那里与他的故乡风景相似。我告诉他们,西方有将名人的遗体葬在大教堂的习惯,似乎身为基督徒的蒋介石仍然采用了中国的安葬传统。

蒋介石的在中国历史上写出浓彩篇章的夫人宋美龄女士则选择葬在纽约长岛,美国的南方乔治亚和波士顿郊外是她从小求学和长大的地方。宋家给蒋介石吹来西方基督教的文明之风,卡迪拉克也成了中国总统的座驾。蒋介石应该是不通英文,读的也是汉文版的圣经,但是这不妨碍他代表中国会见罗斯福和丘吉尔。

北大管理员则永远读不好古书,尽管他是满床堆着书。他从那里无法学习治国之道,只知钻研权术,在自己死后国家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最终中国人民用生命替他买单,他是上世纪因为政治决策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三大恶魔之一。

蒋的妻子高寿在美国去世,北大管理员的妻子坐牢后上吊自杀,他再怎么也不能骗人说这是为革命而做的牺牲。北大管理娶崇拜美国人的戏子,蒋介石娶留美海归的基督徒为妻。

北大管理员已经没有好报,也不会在未来被历史学家善待,腊肉几乎肯定会被移出,虽然现在的湖南地主家仍然是愚昧的人山人海。我们仅将他们的孙子或重孙辈比较,北大管理员的后代怎么能与现在当台北市长的蒋家留美才俊比较?

据看过蒋介石存放在斯坦福的日记的朋友介绍,他在重大问题的决断力很成问题,像台湾人说的汉语太软。但是在腊肉命运未定时,蒋介石在台湾的哀荣几乎可以肯定是永远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



蒋介石与美国《时代》杂志创办人和耶鲁校友鲁斯。

因为逆光的原因,室外照片的效果比较暗。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领袖一个错误的军事决策,一个轻率的军事命令,足可影响一国之兴亡,改变历史的发展。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在《养虎贻患——父亲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间国共第一次“四平街会战”之前因后果及其重大影响)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命令林彪死守四平,犯了最严重的军事错误,差点输掉整个东北,但蒋中正下令国军停止追击,犯下更严重的错误,把东北失去了。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蒋介石在重大问题的决断力很成问题的例子:
一九四六年六月初,东北林彪部队“东北民主联军”,“四平街会战”兵败,损失惨重,已失去战斗能力,可以说是其整个东北战争中,最虚弱的一刻,而国军四平大胜,新一军在陆空联合作战的威力下,势如破竹,直追过松花江岸,离哈尔滨不足一百里,也是国军士气最高昂的时分。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国军亦最有利,苏联斯大林玩两面外交,看见共军在四平会战中节节败退,已认为东北战争,国军一定会赢,乃于五月六日,透过蒋经国邀请蒋中正访俄。国军进占长春后,苏联态度转变更大,向国民政府示好,表明不会支持共军了。至于美国方面,亦承认共军攻占长春、哈尔滨,是破坏马歇尔促成的停战条约,因此国军师出有名。而且此时关内国共战争还没有全面展开,国军在东北可以集中力量剿共。因此,国共两军在东北一决胜负,一九四六年六月初,是国军占尽优势的关键时刻,这个良机一失,国军便再无赢得东北的可能。
京华人 发表评论于
蔣太书生意气了!对付流氓得用流氓手段……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蒋介石也是一代枭雄,但是因为中国的农村政策不到位,最后被迫流亡台湾,但是他給台湾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到蒋经国时代实现了富强,然后是蒋家开放党禁,让台湾成功民主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