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那个为教职疯狂了的人

那年,初夏。 中国的网络又暴起了。 我这次回中国, 和上海复旦大学的朋友联系, 还说起了这事。 朋友是85后,在中国得到博士学位后, 参与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大型实验。 我在伯克利 LBL 做研究时的老师, 正好成了那个实验的领头人。

老师非常欣赏朋友的才华。 他工作的中国团队都表现的非常优秀, 他在实验中也有重要的发现, 被美国国家实验室推荐,得到了全美青年科学家奖。 这个奖项每年只有一个人可以得到, 全世界的年轻科学家都可以竞争。 

美国国家实验室想要朋友去做研究员,他可以留在美国, 但他拒绝了。说自己的根在中国, 实验做完了就回国去了。 2020年1月我回中国去了台湾,在上海和他、后来还和他的家人再相聚。 那时他已经是复旦的教授了。

朋友在中国上的大学,我也非常熟悉。 他在美国做实验的两年,我们经常聚会。 这次他又邀请我们去上海,不过我真是没有时间,“就在网上聚聚吧”。 网聚甚欢。 结束前我问他是否知道复旦数学系的姜文华事件。

他说知道的。 那件事在中国的网络和文学城都掀起了一阵风暴。 姜文华也是80后。 2021年39岁,比朋友大好几岁。 姜是新泽西的州立罗格斯大学2009年毕业的数学博士,后来在美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工作,网上流传他在美国谈的中国女友也没成。





姜文华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在 NIH 做了两年博士后。 2012年海归, 先在苏州大学三年, 合同期满没有续约,2016年进了复旦。 2019年3年聘期满,考核未合格, 复旦不再续聘。 之后每年签一次合同,又在复旦工作了两年。

当时中国很多大学和美国学,采取“非升即走”的学术机制, 5年聘期得不到终身教职就要走人。 结果那年暑假前,知道下学年不能在复旦继续工作的姜文华疯狂了, 用刀杀死了复旦数学科学院的的党委书记王永珍。 之后在杀人现场等待被捕, 并承认自己杀人。

这个案子在2023年5月一审,朋友说直到去年才宣判。可见还是很谨慎的。我搜索看到了判决书。 姜文华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姜文华限制减刑”。 “限制减刑”不知是不是终身监禁的意思?





中国的法律,死刑缓期两年是从宣判之日算起。 一般在两年内如果没有再犯罪, 可以减成无期徒刑。 再之后如果“表现好”, 可以减成有期徒刑。 两年内如果另有故意犯罪,经查证属实,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可以执行死刑。

中国高校现在的终身教职, 特别是大城市的好大学, 竞争激烈。 其实美国也一样。 很多博士都拿不到终身教职。 如果碰上执拗的人, 就可能发生惨案。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在姜文华案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我写过一篇 《被拒终身教职, 血腥杀人》 的博文呢。 

其实以姜文华的才干, 如果他继续寻求别的教职, 比如愿意去边远地区的省份,不是执意要留在复旦, 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朋友说他们系有不少的博士后做了好多年也不愿意去外省。 因为上海生活条件好,薪酬优厚。只要导师有钱支持,就能一直做下去。 姜文华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 

我家娃爹的一个手下印度博士, 前几年应聘去了中国的兰州大学。 其实也有中国人在美国的大学里没有终身教职,做博士后或实验员,不也度过一生。退休福利还不错呢。 姜文华钻了牛角尖, 可惜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当然姜文华的情况还不属于“看名校”这种。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中国这种论名气,论资排辈等习惯, 是陋俗。 但是也得理解, 中国的人太多了。 我一个同学是集团公司的副总, 我一次我和他说起这事, 他说没办法, 简历潮水般涌来, 我们也没经历和时间去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质, 就只能看学校了。 至少说明这人用功和不笨。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讲得真好。 慢慢的这类海归的人会越来越少了。 其实有一些海归也是非常不错的。 比如饶毅、颜宁之流。 我的朋友在美国只是博士后了两年, 回国后也是成绩斐然。 姜是数学专业, 虽然是应用数学, 但导师和学校名气不大,就差一些。 比如他可能没进不去数学所。
==“这是个人和学校战略定位和现实严重脱节。其实差生也是学者,退一步海阔天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姜文华应该还是不差的, 但是他可能自视更高,没有社会逆境的经历, 经不住挫折和压力。 如果美国回去的人, 自以为有个美国学位就比国内的人强, 那就太脱离现实了。 因为国内的博士, 出来英语可能差一点, 学术上也是不差的, 而且更适应本土的环境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原来战略也是博导和系主任啊。 谢谢你的更多信息。 你说的有道理。 我的同学中很多很出色的, 确实大多留在美国, 而且在美国也都十分出色! 看来你也是十分出色的, 但可能是研究社会科学的? 因为你写过二战海战系列。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谢谢讨论!当博导多年,可以分享:任何名校(包括博主的母校伯克利),出来的博士毕业生不可能人人优秀,可分上,中,下三等。海归东大的,基本是差生。但东大引进这些人才以后,用“世界级”的学术标准考核他们,希望他们能像优等生一样狂发文章,也拉动东大学术排名。这些差生再努力用功,东大基金资助再猛,这也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是个人和学校战略定位和现实严重脱节。其实差生也是学者,退一步海阔天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我想这样的人, 复旦幸亏没有留下他, 不然也是个事故苗子。 谁知道以后会出什么幺蛾子。 @葱葱姐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是的, 当时在网上轰动一时。 同意姐说的, 心理太脆弱,生活上也经不起摔打。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当然对他们的家人太残酷了 @22f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自杀的人应该是心理有病了, 或者就是不想活了。 我倒是觉得无可厚非。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孙卫东是自暴自弃当乞丐,还有许多自杀的。如最近的吴瑛,都是得大奖的高知。”, 这个孙卫东好像在美国成了 homeless 好多年。 怎么他家里也没人管他么? @22f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谢谢解释。 是啊。 黑猫白猫, 只要能赚钱就行。 红尘滚滚。你说的这些人, 有的我不知道。
==“改革开放对人的教育放松了,所以才有那么多高级知识分子杀人,卢刚,齐太磊,李旭明,孙维,陈立人,一个接着一个。”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是啊, 比如姜文华, 就崩溃了。 @麦琪儿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琪儿' 的评论 : 谢谢麦琪儿的同意。 握手。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这个案件当年很震惊。优秀的青年一路捧过来宠过来,内卷太狠心理脆弱经不起摔打。。。。
f2022f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改革开放对人的教育放松了,所以才有那么多高级知识分子杀人,卢刚,齐太磊,李旭明,孙维,陈立人,一个接着一个。孙卫东是自暴自弃当乞丐,还有许多自杀的。如最近的吴瑛,都是得大奖的高知。
麦琪儿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说得对!只有“韧”才会是赢家,其他的就要看形势和运气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人其实是可以在逆境中变通的,姜是可惜了。”, 确实,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逆境中不同人的表现也不一样。有人硬, 有人怂,最强的是韧。 硬的人可能会瞬间粉碎了。 不知道姜文华是怎么想的, 估计觉得“拼”了。 @麦琪儿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琪儿' 的评论 : 是的。 评职称时也挺拼的。 科研、教学、服务都要出色才行。
==“美国大学里拿不到终身教授的也不少。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很多让人尊重的导师,现在都没有了。只能说是时代变了。”, 是啊。 这个世界变化很大。 越来越乱了。 @麦琪儿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琪儿' 的评论 : 是的, 竞争激烈。 我上大学的时候, 学校里的老师们评职称什么的也很拼。 那时候还有论资排辈的事。 也有派别。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除非是很牛背景,回中国做教授,基本和在美国进学术界,难度差不多。”。 姜文华的英文不知怎么样。 国内求职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是国人相对容易一些。 @alan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anshou' 的评论 : 谢谢临帖留言。 我不懂国内的项目和基金申请。 好像也是像美国一样分类别。 国家重点项目是不是可以“招标”, 向社会征集申请?
==“国内的学术圈,项目和基金申请,和美国不一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是吗? 复旦是中国顶尖大学之一了呢。 上海的生活环境也很好。
==“在复旦等中国大学,请到海归不易,“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作为资深系主任,我当时就,现在也认为复旦已经仁至义尽。所以我认为这个判决是合理的。”。 我也这样认为。 他是故意杀人呀。 案件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开庭一审, 应该是做了许多调查, 看是否有其他因素。 @战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临帖留评。 谢谢鼓励。 你写得十分清楚细致, 你的信息分享可以让大家更了解中国的学术评级和此事的原委。 赞你你一直关注这个事情。 当时网上和文城都有许多讨论呢。
麦琪儿 发表评论于
美国大学里拿不到终身教授的也不少。以前有个美国同事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职称,后来去中国教英文至退休。人其实是可以在逆境中变通的,姜是可惜了。
麦琪儿 发表评论于
姜是钻了牛角尖,那里太卷了。小时在那里长大,那个时候的校园,学术气氛,很多让人尊重的导师,现在都没有了。只能说是时代变了。
alanshou 发表评论于
海归做教授,很难的。
国内的学术圈,项目和基金申请,和美国不一样。
除非是很牛背景,回中国做教授,基本和在美国进学术界,难度差不多。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是的,当时2021年大家多次讨论。但不知如何判决,所以谢谢你的最新报道。当时竟有不少网友为该教授杀人暴行欢呼,令人费解。复旦的合同是 3 + 2 (或 3 + 3),然后一年评中级职称,非升既走,源自美国的学术游戏规则十分明确。第一个 3 年后有个中期评估,若考核不过,可以解雇。但在学术界,“解雇”有一年缓冲期,讲好一年后不再续聘,所以实际变成 3 + 1 年。在复旦等中国大学,请到海归不易,很多情况下(也是在这个案列中)又将再短期“破例”续聘一年,变成 3 + 2。作为资深系主任,我当时就,现在也认为复旦已经仁至义尽。所以我认为这个判决是合理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不过更优秀的学法律, 学经济。 学物理的是不开窍的书呆子。 呵呵。 @蓝蟹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你说的是。 张朝阳也是 CUSPEA 考出来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我在深圳, 也接触过一些人, 因为改开成了了不起的企业家。 虽然没有考大学。 但从农村走进城市。 我也很佩服这样的人。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靠着高考改变命运,特别是有着农村背景的年轻人。“, 是啊, 这是一条路。 不过不是唯一的路。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我也是想自己留个记录。 我们都是幸运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做了分子。 嘻嘻。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为什么呢? 你咋对改革开放这么大意见啊? :)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培养出卢刚,孙卫东,姜文华这样的大学生。”
Blue-Crab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80,9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学物理,张朝阳是佼佼者,李政道奖学金赴美。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孙卫东和姜文华都是复旦的。 复旦要负责任, 呵呵。 just kidding。 @22f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哈哈哈, 你确定? 毛时代的大学生都不能出国啊。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嗯, 突然想到张朝阳,李彦宏。。。 这两位算啥呢 @蓝蟹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谢谢京妞给的高考统计数据,记得那时有首歌,歌词中有一句话至今还记得:“我们是80年代的新一辈。。。”那个时候,很多人都靠着高考改变命运,特别是有着农村背景的年轻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不过我还是觉得美国主要是为自己培养了很多人才, 想想这些年我们为美国缴的的税。。。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但也有没拿到博士学位, 后来进了工业界的。 不过我Berkeley 的同学有几个也相当不错,公司上市那种。 误入“歧途”的也有。 确实, 净留在国外了, 好像没有回去的。 @蓝蟹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lue-Crab' 的评论 : 是的, 我的同学中进HYPS的不少, 都干的非常不错。 当然像我这种打工的, 就呵呵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她可以考虑一下深圳的大学啊。 @dong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 dong 临帖分享。 你侄女很厉害啊。 她会有很好的出路的。 香港大学很不错。
==“我侄女在上海交大做了两年博士后,也没做上海高校拿到教职,现在去香港继续做博士后。”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重要的是, 想进自己满意的学校/专业不容易啊。
==“想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只能靠硬拼。”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16年:报考人数940万,录取772万人,录取率为82.15%。
2017年,报考人数940万,录取700万人,录取率为74.46%。
2018年,报考人数975万,录取790.99万人,录取率为81.13%。
2019年,报考人数1031万,录取820万人,录取率为79.53%。
2020年,报考人数1071万,录取856万人,录取率为79.52%。
现在的录取率很高了, 大部分都能有个学上。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00年:报考人数375万,录取221万人,录取率为58.9%。
2001年:报考人数454万,录取260万人,录取率为59.0%。
2002年:报考人数510万,录取321万人,录取率为62.7%。 这时候逐渐开始要自费了。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1988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录取率为24.6%。
1995年:报考人数253万,录取 93万人,录取率为36.8%。
1996年:报考人数241万,录取 97万人,录取率为40.2%。 后来越来越高了。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刚看了一下中国历届高考的录取率。 改开后 77 - 79 届的录取:、

1977年,报考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 .7 % 。
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录取率6.6 % 。
1979年,468万人报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0%。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高考经历, 几乎是每个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的一步。 记得你讲过你的高考志愿的事情。
==“记得我当年高考,也是拼尽了全力。”,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他之前都挺顺的。 也许太顺了。。。 @康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康康这个新头像漂亮。 是啊。 他被压垮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还有硅谷那几个清华杀妻的。 名校学生, 都自视甚高, 但情感上有缺陷。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但两个都是悲剧人物。 卢刚是对同学有嫉妒之心, 认为自己收到不公平待遇; 姜文华也是觉得自己不能升级, 收到不公平待遇。 唉。 都不能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新林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谢谢新林院分享这个案例。 卢刚是北大81级的,后来考 CUSPEA 到的美国, 都是天之骄子啊。 他是63年生人, 比姜文华大了19岁, 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中国的80后以后的孩子, 因为是独生子女,相当部分就是很会享受的。 不能说是躺平, 但也不卷。 享受生活。
==“如果条件允许,躺平不是一件坏事”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是要学会放松。 前些年红尘嚣嚣, 都想着发大财。 那时还不是很拼很卷。 @一讲
f2022f 发表评论于
毛主席时代就没有这样的大学生。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培养出卢刚,孙卫东,姜文华这样的大学生。
Blue-Crab 发表评论于
美国为中国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精英人才,当然更多的是留在了美国!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真是钻了牛角尖。我侄女在上海交大做了两年博士后,也没做上海高校拿到教职,现在去香港继续做博士后。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记得我当年高考,也是拼尽了全力。不拼不行啊,那时候大概只有20%的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我又没达到保送的水平,想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只能靠硬拼。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事业和爱情都收到打击,姜华彻底崩溃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觉得中国有人卷, 也有人躺平。 美国也一样。 现在美国的学生多拼啊, 前几天一放榜不是又有学生自杀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姜有数学才华。 高中毕业于复旦附中,然后进了复旦大学数学系。在复旦大学就读期间,他与两名队友合作代表复旦大学获得了200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也因此得到了 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 这些可能使他对自己期望很高, 没有达到就钻了牛角尖。 @小树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小树说的真好。 家庭的温暖对一个人的成长也太重要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杀人还不是十恶不赦? 教义上怎么说的?
==“刀下留人,此人没有十恶不赦之罪,判的还是重了。”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另一个类似的案例:北大物理系毕业生卢刚,击毙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的多位教授,造成该校历史上最大血案。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同意哦。 他可能是抑郁了, 然后钻了牛角尖。 不过他是80后, 估计是独生子。 这一批人好的就特别好, 比如我复旦的朋友, 但是不会应对社会的也有很多。 @一讲。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給一讲上茶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现在中国就是一个字——卷,人活得累啊,心力交瘁,如果条件允许,躺平不是一件坏事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很多人才,最后都平凡一生,这是命吧~~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姜文华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姜文华限制减刑”。 “限制减刑”不知是不是终身监禁的意思?
==============

刀下留人,此人没有十恶不赦之罪,判的还是重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另外宣判的图是我的截屏。 网上应该可以搜到。 似乎姜没有上告。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本文照片均为原创。 但有一张是朋友照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