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事儿 “那事儿。”“哪事儿呀?”“不就是那事儿吗!”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说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指代词,可一用到特定的语境中,便有一些特别的意思,之所 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儿”到底是“哪事儿”,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且如此一来,信息量极大,想象的空间也大,比如办公室里议论张主任和刘秘书之间的“那事儿”,十个人可能有十个版本。 作风问题 作风问题特指在男女关系上的非正常现象。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作风问题几乎是隐私的惟一内容。“作风问题”这一说法非常暧昧,本来与工作无关,但人们对某个人的工作评价又常常把它扯进去,某位干部常常会因为其作风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前途。 忙什么呢 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多不用疑问句,Hello两声就完事了。中国人以前爱问“吃了吗?”现在改问:“忙什么呢?”也许也是随口一问,但也同样让人难以回答。“还没吃”或“没忙什么”全是废话,认真报告就显得傻。究其根源,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交往的国家,知根知底是好朋友的标志,似乎只有涉及男女之间的事才算得上隐私,对于其他的则双方都有“知情权”——不管你爱不爱说,爱不爱听。 你是属什么的 现在已经知道女人的年龄不便问了,但还是很想知道,于是就迂回一下,一般人再反常从长相上也差不出12岁去,类似的还有“你哪年大学毕业的?” 男的还是女的 这是办公室里最容易听到的一句话。某君不在的时候,有同事替他接听了电话,他回来就问:“男的还是女的?”同事们就在一边起哄,说你不从实招出近来有啥“艳遇”就不告诉你对方留下的回电号码。在最看重隐私的现代,办公室却成了一个最没有隐私的地方,看似隔绝的一个个小格子,却完全暴露在老板的眼皮底下,打瞌睡、吃东西、讲私人电话都有极大的风险性。 待遇还行吧 中国人互相攀比的心理集中反映在对别人收入的好奇心上。在外资企业和一些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员工之间不许互问薪金已成为规矩。即使在街上,“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这样直接的问话也已显得生硬和唐突。于是一些富于语言技巧的人把好奇心隐藏在关切下面。”你那儿待遇还行吧?”“对薪酬方面满意吗?”因此,一句含糊的“还行”、“过得去”绝对是不令人满意的,回答越详细越准确越好,“三四千”都属态度不好的。 这是我同学 一个男人与年龄相仿的女人(但肯定不是妻子)在酒吧约会,被熟人撞见时,非常简单地介绍“这是我同学”,对方肯定不信,就算是同学也不是一般同学,于是瞎猜一番,好奇心快烧着了。现代的同学跟古代的表兄妹一样听着暧昧。 调虎离山 这种事出门在外的人经常会碰到。 “五一”前,我和老李到南京出差,办完事后便急着踏上返京的火车。那天火车上的人真多,车厢里站满了人。幸亏我们提前买好了票,按票号找到了座位。 火车开动后,老李感觉有点内急,到洗手间去了。他刚一离座,就有一位五大三粗的大汉抢着坐了上去。我忙说:“老兄,这位子有人。”那大汉说:“坐坐不行吗!他来了咱给他让地儿不就得了!”我无言以对。 一会儿老李回来了,我便对大汉说:“老兄,这座位上的人回来了,请你让一下吧。”可那大汉闭上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不理不睬。我和老李叫了他十几声,他似乎有点不耐烦了,睁开眼睛瞪着老李,振振有词地说:“这座我坐定了,谁叫你走开的?”老李无可奈何地摊了摊手,说道:“兄弟,这下我可完了,我得一直站到广州啦!” “什么?什么?”大汉一听“广州”二字腾的一下站了起来,问老李:“这车是到广州的?”“是啊!这是南京开往广州的特快啊!”大汉求助似的瞅了瞅四周,周围的人纷纷点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坏了坏了,坐错车了!”那大汉边嚷边拎起包,直奔列车员而去。 老李朝我眨眨眼,坦然入座。 联手炒房 上个月去看了一个楼盘,觉得价格太高便没有继续过问,但却留下一个后遗症,就是售楼小姐每天一个电话来催:“先生你什么时候买房啊?”“先生你什么时候交预付啊?”……连周末休息都不放过我。 “五一”那天,电话又来了:“先生,我给您透露一内部消息,“五一”长假过后我们楼盘就涨价,您得赶快决定啊!”类似的话我听多了,于是就问:“涨多少啊?”对方答道:“每平方米至少涨1000元,看形势,后半年还得涨。” “这样吧!”我忽然心生一计,说:“那咱们联手来炒房吧,咱们立个户头,你先往上打60万元作为信誉保障金,然后我马上就买你的房,长假过后你再帮我卖出,每平方米涨1000元,100平方米就是10万元,这利润咱俩一人一半,你看怎么样?”售楼小姐不吱声了。后来再没有接过类似的电话。 满街飞钱 半个多月前,我去参加自学考试。考试的考场在昌平南口,离我住的地方很远。我对地形不熟,不知道怎么坐公交车,打车吧又太贵。我正犹豫时,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说:“345路公交车站那有很多小面,专门把你们这些考试的送到考场,你到那里找几个在一个考场考试的一起去就行。” 挂了电话我就往345路公交车站赶。远远的果然看见很多学生模样的人和趴活儿的小面。一番打听后,很快我就找到几个同去昌平南口考试的人。我们和一个司机谈妥即我们一人给他五块钱,他负责把我们送到考场。我们上了车,司机发动车子,一边很兴奋地说:“嘿,今天人可真多啊。”我刚想接话,就听后面一个哥们儿说到:“那些哪是人啊,街上飘的全是一张张五块的钱啊!” 魔鬼身材 我最近在实施减肥计划,主要措施是从饮食下手,不沾油盐,不吃五谷,只吃水果蔬菜,两周下来,我自己觉得效果很明显,镜子中的我有了比较清秀的模样。 趁着“五一”黄金周店家打折,我拉着老公去刷卡了。在复兴商业城我看中了一件衣服,是真丝面料,白底小红点儿的半袖衫,价格合理,我从试衣间出来,售货员夸奖道:“这个款式您穿着真是太合适了!您穿上后简直就是魔鬼身材!” 听到这样的夸奖,我高兴极了。转过身来对我老公说:“怎么样?掏钱吧!”我老公说:“这有什么问题,开票!”然后他突然俯过身来,在我耳边悄声说:“我只是想补充说明一点要你知道,你别臭美,魔鬼也有很多种身材的啊!” 习惯性卧倒 我的电脑是在两年前,为了节省银子自己攒的。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它时不时地就和我玩一次“大罢工”。久而久之,一般的电脑故障我也能手到病除了。 惟一麻烦的是,我的电脑桌后边靠着墙,所以每次修机子,都要钻在电脑桌下插拔连线,不过久而久之倒也就习惯了。 “五一”假期的第二天,邻居家的孩子来找我,让我去看看他的电脑,说是怎么也开不了机。“助人为快乐之本?选”,我立刻拿起工具包来到他家。不由分说立刻钻进他的电脑桌下。好家伙!连线可真不少呀,电源线、鼠标线、键盘线、打印机线、扫描仪线……不过这难不倒我,三下五除二就拔掉了那些连线,打开机箱……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搞定了。 当我正趴在那里,眼看要把线全接好时,邻居家的小孩忽然说:“你趴在那儿累不累?干吗不直接过到后面来呢?”我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邻居家的电脑桌是左边靠墙,后面有一大片空地…… 鱼目混珠 我们学校有个规矩,进入教学区要出示证件。每次保安都会说:“同学,请出示一下证件。”于是大家就拿学生证或者校徽一晃就过去了,保安也不管证件是不是本人的。我们都不明白这种形式主义有什么用,而且耽误了大家通行,于是对查证件配合得不是很好。 上周五,我跟在两个同学后面去教学区,保安让出示证件,他们拿出证件在保安面前晃了一下,就进去了。两三秒钟后我经过时,就听保安恍然大悟似的自言自语道:“又上当了,是201卡!” 收礼计划 “五一”时,我与妻子又去喝一个朋友的第三次喜酒,上了几百元的礼金,当然也喝了不少酒。回家的路上,醉醺醺的妻子紧着嘟囔:“你这都是些啥朋友啊?都有结三次婚的了,咱一次次地喝他们的喜酒,还有完没完?这样下去,咱不吃大亏了?不行,你也得学学他们,再结它一次两次婚,赚回咱的这些礼金……” 听到这里,我愕然地看着妻子。妻子愣了一阵才回过味来,一拍自己的脑门说:“嗨,扯哪儿去了!要真那样,赚回的钱不就没我的份了吗!”